甲醇制氫氧化鈉滴定液以什么單位來計算
NaOH是化學實驗室其中一種必-備的化學品,亦為常見的化工品之一。純品是無色透明的晶體。密度2.130g/cm3。熔點318.4℃。沸點1390℃。工業(yè)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鈉和碳酸鈉,是白色不透明的晶體。有塊狀,片狀,粒狀和棒狀等。式量40.01氫氧化鈉在水處理中可作為堿性清洗劑,溶于乙醇和甘油,不溶于丙醇、乙-醚。在高溫下對碳鈉也有腐蝕作用。與氯、溴、碘等鹵素發(fā)生歧化反應,與酸類起中和作用而生成鹽和水。
簡述
1.1 滴定液系指在容量分析中用于滴定被測物質含量的標準溶液,具有準確的濃度,具有準確的濃度(取4位有效數字)。
1.2 滴定液的濃度以“mol/L"表示,其基本單元應符合藥典規(guī)定。
1.3 滴定液的濃度值與其名義值之比,稱為“F"值,常用于容量分析中的計算。
1.4 本操作規(guī)范使用于《中國藥典》2010年二部附錄XV F“滴定液"的配制與標定。
2 儀器與用具
2.1 分析天平其分度值(感量)應為0.1mg或小于0.1mg;毫克組砝碼需經校正,并列有校正表備用。
滴定液的配制方法有間接配制法與直接配制法兩種,應根據規(guī)定選用,并應遵循下列有關規(guī)定。
4.1 所用溶劑“水",系指蒸餾水或去離子水,在未注明有其他要求時,應符合《中國藥典》“純化水"項下的規(guī)定。
4.2 采用間接配制法時,溶質與溶劑的取用量均應根據規(guī)定量進行稱取或量取,并且制成后滴定液的濃度值應為其名義值的0.95~1.05;如在標定中發(fā)現其濃度值超出其名義值的0.95~1.05范圍時,應加入適量的溶質或溶劑予以調整。當配制量大于1000ml時,其溶質與溶劑的取用量均應按比例增加。
4.3 采用直接配制法時,其溶質應采用“基準試劑",并按規(guī)定條件干燥至恒重后稱取,取用量應為精密稱定(精確至4~5位有效數字),并置1000ml量瓶中,加溶劑溶解并稀釋至刻度,搖勻。配制過程中應有核對人,并在記錄中簽名以示負責。
4.4 配制濃度等于或低于0.02mol/L的滴定液時,除另有規(guī)定外,應于臨用前精密量取濃度等于或大于0.1mol/L的滴定液適量,加新沸過的冷水或規(guī)定的溶劑定量稀釋制成。
4.5 配制成的滴定液必須澄清,必要時可濾過;并按藥典中各該滴定液項下的[貯藏]條件貯存,經下述標定其濃度后方可使用。
5 標定
“標定"系指根據規(guī)定的方法,用基準物質或已標定的滴定液準確測定滴定液濃度(mol/L)的操作過程,應嚴格遵照藥典中各該滴定液項下的方法進行標定,并應遵循下列有關規(guī)定。
5.1 工作中所用分析天平及砝碼、滴定管、量瓶和移液管等,均應經過檢定合格;其校正值與原標示值之比的絕對值大于0.05%時,應在計算中采用校正值予以補償。
5.2 標定工作宜在室溫(10~30℃)下進行,并應在記錄中注明標定時的室內溫度。
5.3 所用基準物質應采用“基準試劑",取用時應先用瑪瑙缽研細,并按規(guī)定條件干燥,置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溫后,精密稱取(精確至4~5位數);有引濕性的基準物質宜采用“減量法"進行稱重。如系以另一已標定的滴定液作為標準溶液,通過“比較"進行標定,則該另一已標定的滴定液的取用應為精密量取(精確至0.01ml),用量除另有規(guī)定外應等于或大于20ml,其濃度亦應按藥典規(guī)定準確標定。
5.4 根據滴定液的消耗量選用適宜容量的滴定管;滴定管應潔凈,玻璃活塞應密合、旋轉自如,盛裝滴定液前,應先用少量滴定液淋洗3次,盛裝滴定液后,宜用小燒杯覆蓋管口。
5.5 標定中,滴定液宜從滴定管的起始刻度開始;滴定液的消耗量,除另有特殊規(guī)定外,應大于20ml,讀數應估計到0.01ml。
5.6 標定中的空白試驗,系指在不加供試品或以等量溶劑替代供試液的情況下,按同法操作和滴定所得的結果。
5.7 標定工作應由初標者(一般為配制者)和復標者在相同條件下各作平行試驗3份;各項原始數據經校正后,根據計算公式分別進行計算;3份平行試驗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,除另有規(guī)定外,不得大于0.1%;初標平均值和復標平均值的相對偏差也不得大于0.1%;標定結果按初、復標的平均值計算,取4位有效數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