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毒素檢測試劑盒這一步很關鍵!
檢測原理:
鱟試劑為鱟科動物東方鱟的血液變形細胞溶解物的冷凍干燥品,鱟試劑中 含有C因子、B因子、凝固酶原、凝固蛋白原等。在適宜的條件下(溫 度,pH值及無干擾物質),細菌內毒素激活 C 因子,引起一系列酶促反應, 激活凝固酶原形成凝固酶,凝固酶分解人工合成的顯色基質,使其分解為 多肽和黃
色的對硝基苯胺(pNA,λmax = 405nm) 。在一定時間內,pNA 的 生成量與細菌內毒素濃度成正相關,據此,可以定量供試品的內毒素濃度。 同時,對硝基苯胺(pNA)也可用偶氮化試劑染成玫瑰紅色(λmax = 545nm),避免了供試品本身的顏色對 405nm 處吸收峰的干擾。
產品用途:
顯色基質鱟試劑 ( Chromogenic End-point 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 , CE TAL )用于體外細菌內毒素的定量檢測,禁止以任何途徑進入機體。
細菌內毒素標準溶液配制:
標準曲線所采用的內毒素濃度可以為 0.01, 0.025, 0.05, 0.1 EU/ml 或 0.1, 0.25, 0.5,1.0EU/ml。稀釋方法如下(以 0.1, 0.25, 0.5, 1.0 EU/ml 為例):取細菌內毒素工作品 1支,按細菌內毒素工作品使用說明書稀釋為 10EU/ml 的內毒素溶液,再稀釋為1.0EU/ml 的內毒素溶液,以 1.0EU/ml 的內毒素溶液為母液按下表稀釋成 0.1,0.25, 0.5, 1.0 EU/ml 的濃度梯度。配制好的內毒素標準溶液應在 4 小時內用完。
【供試品的干擾試驗】
供試品的干擾試驗詳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2005 版中《細菌內毒素檢查法》的“光度測定法干擾試驗”。當鱟試劑、供試品的來源、配方、生物試劑工藝改變或試驗 環境中發生了任何有可能影響試驗結果的變化時,須進行干擾試驗。